首页 >教育文化 >大学院校 >经贸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 网站链接:www.bfa.edu.cn
  • 收录日期:2021-01-08
  • 所属地区:北京
  • 网站分类:经贸学院
  • 人气指数:
  • 更新日期:2024-04-07 16:32:41
  •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图1)

  北京电影学院是一所有着电影历史传承和深厚电影文化积淀的高等艺术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迁址并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改为四年本科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建校近七十年,名师荟萃,学派传承,创作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在学科建设、教学创作、师资培养、人才选拔各方面都引领着中国电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北京电影学院(图2)

  校园全景

  学校秉承"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以及"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坚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专业能力扎实、富有艺术创新精神、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的艺术人才。学校始终坚持遴选和培育精英人才,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了完备的电影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以教育教学为主体,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艺术创作为支撑,教学、科研、创作"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 支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社会服务。

北京电影学院(图3)

  校训碑

  学校现有文学系、导演系、摄影系、电影学系、影视技术系、表演学院、声音学院、美术学院、动画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视听传媒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职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院系及研究生院和基础部,涵盖了电影创作的每一个行当,囊括了电影创作的全部环节,是唯一能独立进行故事片长片、动画片长片创作的院校。青年电影制片厂既是学生电影创作实践的组织指导单位,又是教师艺术创新实践的生产单位,出品了大量优秀的影片和学生毕业作品。

  学校以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作为学科建设核心,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电影学学科体系,发挥其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艺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两个一级学科,与电影学学科互补共进,适当发展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其他学科交叉的学科。注重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特别是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定位,服务电影强国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向世界电影发展前沿,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北京电影学院(图4)

  畅想柱

  截止到2018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027人,其中本科生2083人。学校有教职工561人,其中专任教师336人,外聘教师85名。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宣部及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及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先锋、长城学者等人才百余人次。此外,学校有多位教授在国内外重要电影(电视)节担任主席、评委,在国内专业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的教师数量众多。

北京电影学院(图5)

  四季厅

  学校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专业教室和专业实验室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多媒体影音设备实现全覆盖。拥有数字电影技术与艺术实验室、动画新媒体技术实验室、数字影视动画创作工程研究中心、声音创作与工程中心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有放映厅、剧场、报告厅、摄影棚等设施,教学设备配置总值高,生均值约15.28万元,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艺术创作的需要。24小时图书馆馆藏文献以电影为核心,艺术类为重点,馆藏资源丰富。学校蓟门桥校区占地105亩,怀柔校区占地面积667亩(一期在建),将会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

北京电影学院(图6)

  金字塔

  学校获批"国家电影智库""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及"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北京大学核心期刊入选期刊。近三年,学校连续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项、获得科技部"十三五"时期唯一面向电影行业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影视制作虚拟预演关键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学校汇集了国内外研究团队102人,其中包括海内外院士5人、长江学者2人,近年来5篇论文入选了世界计算机图形图像和互动技术领域顶级会议(SIGGRAPH大会),取得了比肩清华北大的优秀成绩,实现了电影科技研究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上"零的突破"和"跨越式提升"。

  北京电影学院始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教育道路,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的战略目标。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电影专业教育高等学府,持续处于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教育专业高校的领军地位;始终以中国电影人才培养为己任,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始终站在世界电影教育的最前沿,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全面的电影专业院校,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影视院校排行榜第三名。学校是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单位,学校代表担任亚太地区执委会副主席。

北京电影学院(图7)

  校史馆

  学校在建校近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数万名优秀的电影制作、电影理论研究、电影数字技术、文化事业管理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在国内外电影教育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培养的艺术人才中有陈强、谢添、庞学勤、于洋、吴贻弓、谢飞、郑洞天、李前宽、郭宝昌和翟俊杰等老一代艺术家;也有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李少红、唐国强、宋春丽、张铁林、张丰毅、王志文、许晴、蒋雯丽、黄磊、陆川、贾樟柯等中青年电影人代表;还有徐静蕾、宁浩、赵薇、陈坤、黄渤、周冬雨、关晓彤、王俊凯等一大批电影新锐。师生和校友在每个时代都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20世纪60年代的《白求恩大夫》《刘三姐》《大闹天宫》;70年代的《樱》《小花》《哪吒闹海》;80年代的《红高粱》《骆驼祥子》;90年代的《开国大典》《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后的《可可西里》《疯狂的石头》《让子弹飞》《老炮儿》《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均由学校校友担任主创。历届"华表奖""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获奖作品中,学校毕业生占获奖者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戛纳、威尼斯、柏林国际电影节等重大A类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影片,其主创人员大多是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学校毕业生还是全国千余所开设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中影视师资最重要的来源,大部分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学校多年来积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各项重大活动,圆满完成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国庆周年庆祝活动,连续承办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承办两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评奖工作,承办2018"光影未来雄安新区首届电影周"活动,2018韩国平昌冬奥会北京八分钟节目预演技术研发工作,2022北京冬奥会形象宣传动画设计、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晚会创意设计与预演等重大项目。学校发动数百名师生尤其是本科生,深入国家及北京市大型影视文化活动的最前线,凭借师生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向世界展示了学校在电影创作、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高端水准。

  在新时代,学校深刻领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的精神,认真思索如何奋力建设"双一流"、明晰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更好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电影强国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人必将以更高的境界、更宽的视野、创造教育教学的新成果,创作电影作品的新经典,探索艺术教育的新领域,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卓越电影人才,攀登中国和世界高等电影教育的新高峰。

基本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是目前(2014年为止)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电影专业院校,在国内电影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也是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学院占地面积为91293平方米。截至2006年12月底,学院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为52803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0.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生均8.4平方米。2006年,生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5.7万元。百名学生配备教学用计算机44台、配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69个座位)。

历史沿革/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在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巴鸿、王赓西四石老娘胡同,成立于1950年。
尧等经过筹划,并经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来总理同意,于1950年6月创建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大专三年制的演员班38名学生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1910-1951,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所长陈波儿,新中国刚建立,表演艺术研究所由陈波儿担任所长,王逸担任副所长。所址设在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后又逐渐发展了三处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号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占地面积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积有2000平方米。
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
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支部,隶属电影局总支,为第8支部,首届支部书记谢铁骊。演员一班的主任教员开始由严恭担任,不久改由谢铁骊任主任教员,直到这一届学生毕业。这个班并于1951、1952年招收了两次插班生,毕业时共有55名学生。
1951年新学年开始,又招了演员二班、编剧班,演员二班有24名学生入学,主任教员是陈怀恺。编剧班有37名学生,主任教员开始是林艺,不久由耿西担任,直到这一班学生毕业。
1951年5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简称电影学校)调任白大方为校长,并兼中国共产党的支部书记。
1951年秋,演员一、二班、编剧班先后赴湖北汉阳参加土地改革6-8个月。之后,编剧班又深人石景山钢铁厂参加车间工会工作和石钢工人共同生活了三个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孙明经教授为首的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以陈河声教授为首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以钱家骏、范敬祥教授为首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在北京组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
院系调整后,1952年电影学校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开办了新闻摄影专修科、洗印专修科及苏州美专转来的动画专修科三个两年制的大专班,洗印专修科除大专班外,同时招收了洗印中专班;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电影放映工作,举办了民族地区放映师资训练班。直到1954年,又先后举办了新闻摄影干部训练班、*期放映师资训练班、俄文专修班等在职干部培训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校长白大方,副校长兼党的支部支记卢梦。
1956年最终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做出决定。"……电影局应积极准备条件,争取四至五年内创办电影艺术学院,培养电影人才,首先是编剧、导演、演员……"。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制定的电影事业发展的*五年计划中,列有在北京电影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划。1955年11月由苏联专家B·伊万诺夫、B·卡赞斯基、A·西蒙诺夫、B·安东年柯主持授课,以培养师资为重点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各电影制片厂具有相当实践经历的创作和制作部门的在职干部,学制二年。学校同时配备了一部分师资力量协助苏联专家工作并随班学习。
1955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小组"关于筹建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报告",经文化部上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于7月24日亲自批示给高等教育部并由综合教育司于8月4日正式列人计划。
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任命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阑西兼院长,章泯为*副院长,钟敬之、吴印咸、卢梦为副院长,卢梦兼党总支部书记。建院后,校址设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

建院后,专业学系设置为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和放映师范专修科。同时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三个本科系(四年制)还要进行专业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招收了86名学生。他们正是新中国电影队伍中的*批本科大学生。放映师范专修科招收了29名大专科学生。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
1959年,增设了电影美术系,本科五年制。并进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决定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电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转人电影学院,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电影文学系,由文化部文化学院转来二年级15名学生学习电影编剧和电影艺术理论,于九月初开学。
1963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撤消后,美术系在校学生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美61届)继续学习。
从1960年到1965年,由实验电影制片厂组织的本科生各届毕业班摄制的联合毕业作业,短故事片20部、71本,纪录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龙》、《大木匠》、《父子俩》三部短故事片、《高炉电花》、《装卸之歌》二部纪录片曾在国内发行上映。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0年5月,全体教职工下放部队农场劳动,接着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设备、影片资料、图书移交出去,电影学院被扫地出门。
这一时期,电影学校在压力下坚持了办学、先后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的大专、中专、进修班等22个专业班。
为正处在干部青黄不接的部分电影制片厂输送了一批青年干部。
1973年江青等人把文化部所属在京的艺术院校合并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北京电影学院被改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学校。"文革"结束"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的北京电影学院。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北京电影学院。
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长王阑西任组长,卢梦、 钟敬之、申伸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大力拨乱反正,恢复被文化大革命摧残、扼杀的电影教育 。当年,恢复了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本科的招生,文学系先以举办进修班主逐步恢复本科招生。举办表演师资进修班,各系并举办干部专修班。为给民族地区 培养电影干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内蒙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专业的本科班。 随着教学秩序的正常化,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的建立,使课堂教学和教学实习配套成龙,教师的艺术实践也开始得到安排。迁建新院址的报告经中央和北京市领导机关批准后得到落实。1980年10月,国务院任命成荫为院长。1983年7月沈嵩生出任院长。
1982年7月,罗光达、周传基以观察员身份赴澳大利亚参加 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络中心)会议之后,学院先后派出考察团考察了东、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电影电视教育的现状。
北京电影学院于1984年被吸收为CILECT的会员学校,并于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托,由学院主持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电影、电视培训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亚太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高等影、视院校代表,CILECT的四位副主席和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亚太地区影视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议并决定在中国建立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影视培训基地。
1984年,电影学院受权招收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展研究方向和扩大招生人数。此后又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班。
1989年建立的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中心,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分别学习导演、表演、摄影、美术、中国电影史、中国当代电影创作、汉语及中国书法等专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泰勒先生在考察了该中心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条件后,建议在北京电影学院建立国际影视教师的培训基地。
1991年5月,学院在回顾四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办学历程后,制定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学院将建设成以艺术创作专业为主体,结合理论、管理、技术等多种专业学科、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综合性影视高等学校,并提出:为使教学活动符合中国影视创作和生产的实际,开设新的专业,有选择地吸收东西方各国电影创作和电影教育的有益经验,以我为主,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教育体系,实现学院既是影视教育中心,又是影视创作及研究中心,把学院办成国内外*流的社会主义电影电视学院。
1991年9月,王凤生出任学院党委书记。1992年12月刘国典出任院长。
1992年,学院决定建立"金烛奖"、"北京电影学院奖",前者为奖励在校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工;后者则为表彰学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电影作品而设立的荣誉奖,以弘扬电影教育并推进中国电影艺术的提高。奖项分大奖、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奖七项,1993年5月5日,隆重举行了首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金烛奖"颁奖大会,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以金字镌嵌在校园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是全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历史阶段。学院党委为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的精神,提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层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等若干措施。并提出了"育人是根本,教学是中心,改革是出路,管理是关键"的工作方针。
从1994年开始并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到1995年,在职的教授、副教授已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3%。继1991年首批获学院优秀教材奖的11本教材之后,1993、1994年又有16本教材获奖。学院电视剧部摄制的《跨越生命线》,青年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姗娘》、《黑骏马》及《红樱桃》等坚持主旋律的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综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1993年学院被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随着一部分老龄干部、教师退居二线,一批中青年干部相继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办学条件/北京电影学院

院系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现有10个本科教学系、院,9个本科专业(戏剧影视文学、导演、表演、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广告学、录音艺术、公共事业管理、动画)共28个专业方向;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目前,学院的电影学博士点1个(4个研究方向);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美术学、艺术学(一级学科)4个硕士点(53个研究方向)都已经招生。同时,学院有4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本科重点专业;4个北京市本科品牌专业;4个北京市本科骨干专业;还有1个北京市硕士重点学科,两个硕士重点建设学科。

北京电影学院是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和中国儿童电影研究中心的挂牌单位。配合教学,学院建有电影研究所、电影技术研究所、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动画艺术研究所、影视文化产业研究所、中日动画漫画研究中心和《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动画产业年报》以及《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编辑部等研究机构。2003年-2006年,学院共获得学术成果奖项64项(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98篇(次);教师和学生依据自身学术背景,申请到和承担了科研课题项目共计226项,各类科经费总计549.4万元;课题研究完成后,撰写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累计184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0门;省部级精品教材2本,院级精品教材7本。 截至2006年12月底,学院有教职工542名,其中专任教师284名,具有正高职称者45名,副高职称者91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156名。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108名。学院2005年荣获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有教职工501人,其中专任教师262人,包括教授49人、副教授104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02人、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教师中大部分是国内外电影专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或者电影艺术家,具有丰富的电影人才培养、电影技术应用开发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在电影创作、教育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国内外影视创作的多项大奖。

学院还聘请校外的电影艺术专家如吴贻弓、张艺谋、陈凯歌、张丰毅、田壮壮、黄建新、顾长卫等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机构设置/北京电影学院

行政管理

党委(学院)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统战部)
离退休工作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纪监审办公室
党委学生工作部 (学生处)
人事处
教务处
招生办
外事处
科研设备处
财务处
行政处
基建处
保卫处(党委保卫部)
校产办公室
工会
团委

学术研究/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以其电影学学科(研究方向)专业设置全面,课程体系充实而著称。是目前我国*教学硬件设备齐备,教学师资经验丰富,科学研究力量雄厚,课程、教学质量优良、学术理论研究水平一流的、规模*一所培养电影艺术创作、理论、技术、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国内著名电影高等艺术院校。在全世界100多所电影技术、艺术高等院校中,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建设、办学规模、学科方向、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设备、艺术创作、人才质量、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均属前列。是目前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中*特色的院校,是亚洲规模*、世界著名的电影艺术高等学府。

专业特色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不断地加强电影学学科建设、全面地充实和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只学术水平精湛的师资队伍、建构和形成有效、独特的电影艺术教学方式和办学特色,是学院一直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学科建设

2003年我院终于成功申请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设立了电影学博士点,并且新增了"美术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两个硕士点。北京电影学院现有教学单位8个系,6个分院及研究生部和基础部,共计16个教学实施部门。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编制,共有10个专业(36个方向):

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剧作、电影理论、电影批评)

导演系:导演专业。(故事片、纪录片、剪接、影视节目之作)

摄影系:摄影专业;(故事片摄影、纪录片摄影、科教片摄影、影视照明、)

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电影美术设计、特技美术、广告制作、影视化妆)

录音系:录音专业。(录音技术、录音艺术、音乐录音)

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发行放映、文化经济人)

电影学系:(电影研究所)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影理论、电影批评、影视创作学)同时,负责学院的学报出版,学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和学院网络的工作。

数字影视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所)(影像工程、数字影视技术、新媒体技术、网络游戏)

表演学院:表演专业。(表演、配音)

摄影学院:摄影专业。(图片摄影)

动画学院:动画专业。(动画、动漫画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三维电脑动画)

继续教育学院:表演专业:(影视表演、节目主持人、影视模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剧作);导演专业:(影视导演、影视节目制作、编导、);摄影专业:(电视摄像、图片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影视美术设计、影视化妆、);广告学专业:(广告制作);动画专业:(影视动画)

国际交流学院:导演、表演、摄影等电影、电视制专业。

高职学院:招收各个专业的高职(大专)学生。

研究生部:招收、管理电影学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基础部:负责全院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课教学。

学院目前有北京市4个重点的本科专业方向:导演、摄影、表演、动画;1个硕士点重点学科:电影学。2个硕士点的重点建设的学科:美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学院电影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艺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历史、理论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数字传媒技术研究所:承担国家、省、部级的技术科研项目、应用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培养电影新媒体技术、数字电影、电影应用技术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院相关系建有相应的研究所,完成国家、省、部级的学术科研项目。

办学条件/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制作专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关键是基础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学院这些年,重点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室建设,一些独具特色的电影专业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灯光室、暗室、画室、拉片室、特技棚、摄影棚、录音棚、动效棚、剪接室、非线性编辑室、放映室等专业实验室,都已经具备了规模,形成独特的特色。

尤其是学院目前建有三个电影学专业重要的实验室,在电影学专业的技术、艺术方面具有领先作用:

1) 动画传感、图形图像实验室。可以实时进行人物实物动作图像捕捉,制作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动画作品,其中教师、学生制作的动画片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国际获奖。

2) 录音技术实验室。有多个对白录音棚、动效录音棚和混录棚,可以进行电影
和电视的声音制作。该录音棚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拍摄的影片《英雄》的后期声音制作。曾经承担了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和你在一起》的后期声音制作。

3) 数字电影(高清电视)实验室。拥有目前国际先进的数字电影前期摄制和后
期编辑设备,开始进行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制作方面的应用技术研究,该实验室已经开始承担制作数字电影短片拍摄,并拍摄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数字高清电视纪录片。

研究生教育

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90人,11名博士生导师,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8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国内、国际电影学专业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学院的许多教授被国内外大学的电影专业聘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有的教授已经被聘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电影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现有一个电影学专业硕士点,其中专业研究方向有:1)电影艺术理论;2)电影美学;3)东方电影艺术研究;4)电影批评及评论;5)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与电影艺术;6)中日电影比较研究;7)影视叙事与文化研究;8)影视传播理论;9)中国电影史;10)外国电影史;11)港台电影研究;12)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13)现代电影技术14)电影表演艺术创作及理论15)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6)电影技术及理论;17)电影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18)电影剧作创作及理论;19)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20)电影录音创作理论研究;21)电影制片管理;22)摄影造型创作及理论;23)电影市场营销管理;24)电影录音技术;25)影视广告制作;26)影视特技美术;27)世界动画电影史;28)动画创作及理论;29)动画创作及多媒体应用研究等。学院已经共计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00多名,学生质量优良,在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本院的特色。

专业课程/北京电影学院

目前,学院各个系除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外,所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影技术概论》,《电影艺术概论》,《编剧技巧》,《导演艺术基础》,《导演创作》,《表演艺术》,《摄影创作》,《美术设计》,《特技美术》,《动画制作》,《声音制作》,《制片管理》,《电影美学》,《电影理论》,《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画面》,《类型电影》,《大师研究》,《影片分析》,《绘画》,《照相基础》,《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广告制作》,《剪接》。

教学特点/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教育、教学的特点是:电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制作专业为主体;兼顾历史、理论、批评的研究、艺术创作与科研。学院在教学中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教育,坚持教学质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加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在电影学理论研究方面,密切关注研究当前电影创作、技术、艺术、管理、市场、理论等方面的新课题,以理论研究推动教学和学科建设,以教学和科研带动、促进影视创作。学院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创作,科研工作,理论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的艺术创作和科研创造条件,实行教学、科研和艺术创作三结合。

1)请具有丰富艺术创作经验的教师上课。学院任课的教师都有十分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而且,学院创造条件使专业课教师能做到1/3时间上课;1/3时间进行备课、进修、著述、科研、访问;1/3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2)学生课程的3大主要类型:

共同课: 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例如;法律、语文、计算机、外语、体育和学院各系共同规定的课程:电影技术概论、电影艺术概论、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

专业基础课: 各个系所学专业必须完成的课程。

专业课: 专业课程。

3)教学影片的观摩:

本科学生在上大学期间,平均每年要观看电影(胶片)160---180部,四年中总计大约会看650---800部。如果加上上专业课、创作课程及自己学习观看的录象带、DVD、VCD形式的电影。观摩、交流著名导演的电影作品。学院每年要请一些著名电影导演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例如:学院先后邀请了著名导演谢飞、郑洞天、韦廉、张艺谋、陈凯歌、王家卫、唐季礼、冯小刚、张国立、冯小宁、陈国星、张元、梁天等来放映他们拍摄完成的影片,与学生进行电影创作的交流,使学生收获很大。观摩学院毕业学生的拍摄的电影作品,每年在学期末,各个系的学生集中放映这个学期拍摄完成的各种各样(DV、VHS、16MM、35MM)的作业。

4)完整的课程作业和毕业联合作业的拍摄:仅以导演系、摄影系为例

一年级:拍照片作业和vsh录象作业。
二年级:拍DV作业和BETACANM录象作业。
三年级:拍16MM胶片作业。
四年级:各个专业的学生联合拍摄35MM胶片作业。作业长度:30分钟;学院提供摄影机、35MM胶片;照明灯具,录音设备和部分制作经费。

学院电影课程是按两个系统划分:制作系统: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制片管理。理论系统:理论、历史、批评(评论)总体上讲,课程的内容更重视电影的制作技巧的学习,课堂的教学更偏重于电影制作理论的讲述,重视学生的创作技术、技巧、经验的锻炼与培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电影理论讲述。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讲授、作品分析、专题讨论、命题作业、创意写作、拉片研究、作业讲评、现场拍摄。学院鼓励学生任何形式的作业参加国内电影、电视节及学生电影、电视作品展。

专著出版/北京电影学院

近5年,学院极为重视电影学的研究、重视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理论的研究,重视理论学术专著的出版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的建设,重视国外电影艺术、技术领域的专著的翻译出版工作。

具不完全统计,从1990年至2002年的12年期间,共计出版电影文学、电影表演、电影导演、电影摄影、电影录音、电影美术、电影管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港台电影、电影理论、电影美学、电影动画、图片摄影、电影数字技术等专业15大类,142本,近2000多万字;其中,译著25本。有21名次教授、副教授获得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等。此间,学院教师发表重要论文143篇,刊物刊登11篇。2002年学院出版了《新世纪电影学论丛》系列专著丛书12本(近430余万字),这套系列专著今年将再出版9本(预计230万字),其中历史、理论6本,美术1本,数字技术1本,动画1本。2004年6月,完成《电影分析读解手册》专著(22万字)。2004-----2005年继续完成《银幕访谈系列》后续的专著6本(美术设计、数字电影技术、录音创作、表演、制片、动画创作)预计150万字。2006年完成《中国电影学史系列专著》14本,预计300万字。

科研立项  /北京电影学院

学院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教学;面对学生的课堂讲授。2)艺术创作;电影、电视的创作与实践。3)理论研究;专著、教材的出版;论文的发表;承担科研项目。在理论研究和科研立项方面,"九五"期间学院有34名教授、副教授及教师275人次参加项目课题组研究工作,共承担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部委科研项目58个;申请到科研经费254万元。其中,有18个项目荣获*和省部级奖项;1999年参加国家和部委级科研立项38项。学院在广泛进行电影历史、理论、批评、制作、艺术、管理等人文学科的研究课题的同时,十分重视电影技术专业课题的研究,2000---2002年学院电影技术、电影数字技术方面的科研立项近10项。

附属机构/北京电影学院

学院附属的青年电影制片厂,担负着学院教师艺术创作和学院教学、学生实习拍摄影片的双重任务,是国家重点故事片生产厂家之一。学院图书馆收藏约3000余部国内外影片资料;藏书近20万册,其中珍藏本及中外画册、影集近1万余册。订阅中外期刊535种。更为珍贵的是,图书馆藏有供专业研究用的中外影片分镜头完成台本1万余册。学院的影视实验中心是学院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要机构,建有数个计算机室、语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影剪接室、小剧场、大放映中心、影片资料库、演播棚、录音棚、混录棚、平面摄影教师,教学影片拉片室、录象编辑室。中心拥有品种齐全设备优良的电影、电视制作器材,学生和教师利用其相关设备完成教学实习和课程的作业。学院下设有音像出版社、电视剧制作中心等直属机构,在近年来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策划、制作的电视剧、专题片、音像制品在国内电视奖项中多次获奖,从而为电影、电视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

文化产业研究院
计算机与网络中心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
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中心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传媒经济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中国系统经济研究中心 传播声学研究所
亚洲传媒研究中心 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学报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图书馆 出版社
学校是中国信息传播领域科学研究的重镇,设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传媒发展研究院,拥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国际文化贸易研究所及国家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等6个*教学科研机构,另有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北京电影学院三维动画与游戏数字研发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影像动力工厂
北影影像动力摄影学院

国际交流/北京电影学院

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电影院校、著名电影制作公司、国际间著名电影、电视公司、学术研究机构、科研机构联系,开展多种双边合作和交流。八十年代,学院被接纳为"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合会"(CILECT)的正式会员。九十年代初,成功的举办了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和培训研讨会,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于2000年10月成功的举办了"北京21世纪电影教育国际研讨会"。2002年,学院成为该组织亚太地区电影电视院校年会的主席,学院与国际上著名的院校如美国的纽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南加州大学电影系、爱默森学院、美国电影学院、法国巴黎八大、日本大学、德国慕尼黑电影学院、意大利罗马电影电视培训中心、韩国中央大学、汉阳大学电影学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经常邀请国际著名、知名电影院校的学者和世界著名电影公司的专家来学院进行交流和讲学,同时,学院也派出教授和青年教师出国进行访问、交流。
最近,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建设中国电影数据平台(库),并开展与美国多家著名大学进行中国电影历史及理论、中国电影文化和中国电影交流。学院正式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使学院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健全,加强了学院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各个层次学生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1993年以来,学院共接纳了外国留学生约1000人次,接纳港澳台学生约100人次。目前有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加拿大等20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约80名学生在国际交流学院就读,其中有香港学生、台湾学生10名。特别提出的是,日本、韩国研究生毕业后多被本国委以重任,并拍摄出较高水平的影片,港台研究生拍摄的影片也屡在国际和港台获奖,扩大了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

知名校友/北京电影学院

建校以来,北京电影学院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育了2万余名电影工作者,被誉为"中国电影人才的摇篮"。其中有张艺谋、陈凯歌、韩三平、顾长卫、田壮壮、贾樟柯、李少红、陆川、宁浩、王小帅、娄烨、高希希、滕华涛;唐国强、张丰毅、张铁林、蒋雯丽、赵薇、黄晓明、陈坤、黄渤、徐静蕾、海清、黄海波、张嘉译、王志文、姚晨、刘亦菲、杨幂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导演、演员、电影艺术家及电影专业人士。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占地105亩(即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历生2570人,成人教育、专、本科生、留学生、在职研究生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及培训共约1500人,各类学生共计4000余人。学院位于通州区宋庄镇的新校区,占地500亩,可容纳约4000名学生。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系统、科学的电影学科专业体系。

导演

演员

学校领导/北京电影学院

校容校貌/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选址于东六环附近的通州宋庄,占地约500亩。新校区将成为一座"电影博物馆"。一座高80米的电影大厦将落成,成为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新校区还将建设中国电影教育博物馆,这是中国首座电影教育方面的博物馆。同时新校区建筑群的各个院落之间采取泛博物馆的形式,穿插陈设中国各个时期的电影发展成就和史料。预计2015年*批新生可进入新校区学习。新校区全部建成需要四至五年。
乘车路线
从西直门乘375路公共汽车"蓟门桥北"站下车。
从西客站乘21、388路公共汽车"蓟门桥北"站下车。
乘304、392、490、498、562、604、617、658、671、691路公共汽车"蓟门桥北"站下车。
乘运通103路公共汽车"蓟门桥北"站下车。
地铁10号线"西土城"站下车,C出口南行500米。

文化传统/北京电影学院

校训: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校风:修身、勤学、精艺、践行
季羡林题写校训
季羡林题写校训
办学思路:盖大楼、育大师、著大作、拍大片、养大气
学院精神: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
校徽释义:校徽以北京电影学院的英文缩写BFA中的A为字形结构,结合五角星和胶片的元素,多侧面地表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定位和鲜明特色,符合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该标识的A字形结构,酷似汉字中的"人"字,表明学院以育人、树人为宗旨;又形似建筑中的屋顶,传达出崇高向上的学术精神和争创一流的信念。A字形结构中被剪裁出的负形五角星则说明了该校是中国电影明星诞生的摇篮,也定义出了中国特色。两侧呈阶梯状上升的胶片齿孔展现了一条通向远方的星光大道,也表现了学院的众多专业、院系。标识运用红、黑二色,象征着电影的特征和发展历程,也寓意学校坚持正确的文化取向和精神追求。

网站说明:

  本站在线提北京电影学院网站的分类目录索引及网址大全库建立;北京电影学院2021-01-08归档在本站经贸学院分类目录,并成功建立了索引服务,供搜索引擎抓取/蜘蛛爬行/用户查找/检索服务;截至目前为止,本站已有 个网友浏览提北京电影学院网站,其中有 名网友为该网站点赞;总的来说,北京电影学院是一个不错的经贸学院类网站。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s://www.haouu.com/html/3703.html

相关网站推荐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标签:

版权声明:

1、本文内容转载于北京电影学院(www.bfa.edu.cn),或有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北京电影学院!时该网站内容都正常,如失效,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处理。

3、本站仅提供北京电影学院网站的信息展示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经贸学院热门网站

手机游戏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haouu.com 浙ICP备15022117号-1